为了培养广大同学的科研创新能力、团队合作能力,增大广大同学对于飞行器的了解,引导同学热爱航空并树立更强的海天国防意识,特此举办此次飞行器设计校内赛。校内赛相关安排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目的
大赛秉承“开拓创新,团结协作”的理念,发挥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,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,给有能力的同学提供一个发挥和展示的平台,增进学生的专业技术交流,营造浓厚的科创学术氛围。
二、大赛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:哈尔滨工业大学(威海)校团委
承办单位:哈尔滨工业大学(威海)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
三、参赛对象
2022/2021级学生(鼓励跨专业、跨院系参加此次比赛)
四、赛事设置
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(威海)第五届飞行器设计大赛分为飞行器设计主赛道和程序设计、机械制图两个分赛道。比赛过程整体分为公布参赛题目、比赛前期培训与指导、备赛期完成参赛作品、正式比赛、评定获奖级别并颁奖五个部分。
(一)飞行器设计主赛道
1参赛对象
仅限哈尔滨工业大学(威海)2021 级和 2022 级学生报名,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 3 人。赛
前将会有多旋翼飞行控制原理、飞控使用等知识培训。
2任务描述
遥控模型从起降区起飞,顺时针绕标杆飞行两圈,飞行至障碍区上空安全穿过障碍物后,安
全返回起降区降落,循环往返直至比赛结束。比赛以限时内有效穿越障碍循环次数大者取胜。
3技术要求
3.1 模型质量、布局、结构形式等不限,但模型不得有轻于空气的结构部分。
3.2 模型动力必须为电动。
3.3 模型起飞不得借助外力或其他装置。
3.4 起降区内,除模型外不得放置任何设备。
3.5 每个飞行组在比赛中最多使用 2 架模型。
3.6 比赛模型必须为自行组装,禁止使用大疆等公司生产的成品无人机,禁止使用直升机。
3.7 比赛所需飞控由实验室提供。
4场地设置
4.1 任务区
4.1.1 任务区设操纵区( 3×2m )、起降区( 2×2×0.1m 天井 )、障碍区、 标杆(高 2m,
相距 10m)。
4.1.2 标杆距离操纵区边线垂直距离为 6m。
4.1.3 障碍区上方设置边长为 1m 的正方形空心边框障碍,距地面垂直高度为 1m。
4.1.4 比赛中操纵员不得离开操纵区。除更换备机外任何人不得进入起降区。
4.2 安全区
工作区和观众区设置在安全区,比赛场馆内除任务区外均为安全区,以视场地情况划定的区
域边线和搭设的安全网为界。
5.竞赛方法
5.1 比赛进行两轮,取分数最高的一次为最终成绩。
5.2 每轮比赛进场准备时间为 1min,比赛时间为 3min。
5.3 比赛时间内运动员操纵模型完成若干次起飞、绕标、穿越障碍和降落动作,超过比赛时
间完成的动作不予计分。
5.4 模型的穿越障碍物和飞行
5.4.1 主机在没有离地的情况下出现故障,允许更换备机进行比赛,主机离地后不允许再使
用备机;更换备机不算作接触模型。
5.4.2 更换备机需向裁判员申请,获准后方可进行;模型第一次离地后,不得人为取出模型
进行维修和调试。所用的时间在 3min 内。
5.5 模型的穿越障碍物
模型应顺时针绕标杆飞行两圈才可进行穿越障碍物,模型绕两标杆的外侧,从图示左侧标杆
飞向右侧标杆两次后,即为完成两圈飞行。
5.6 完成一次穿越障碍后,模型应降落在起降区内(与起降区地面有一次接触视为降落完成),
任何人员不得进入起降区,不得和模型有任何接触 (包括通过其他物体)。
6.成绩评定
6.1 单轮得分 S 为竞赛时间内的起飞分 S1 与每次飞行的避障分 S2 之和再减去扣分 S3。即
S=S1+S2-S3。
6.2 起飞分:首次起飞成功得 100 分。
6.3 单次飞行的障碍分:成功穿越障碍物一次得分 50 分。
6.4 扣分:如 7.1、7.3.4 条所述。
7.判罚
7.1 比赛时间内参赛人员第一次与模型发生接触(包括通过其他物体),扣 10 分。
7.2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该轮比赛终止,已取得的成绩有效。
7.2.1 操纵员双脚离开操纵区。
7.2.2 模型第一次离地后,对模型进行维修和调试(无论取出与否)。
7.2.3 比赛中,模型因故障无法继续飞行或经裁判员认定不能保证飞行安全。
7.2.4 参赛人员第二次与模型发生接触(包括通过其他物体)。
7.3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该轮成绩判为零分。
7.3.1 模型未按规定绕杆飞行两圈且进行了穿越障碍。
7.3.2 比赛时间到仍继续向障碍区飞行。
7.3.3 模型借助外力或其他装置起飞。
7.3.4 模型在穿越障碍时与障碍物接触两次(第一次警告且扣 10 分)。
(二)程序设计分赛道
1.参赛对象
仅限哈尔滨工业大学(威海)2021 级和 2022 级学生报名,本项目为个人参赛,赛前将会有 基础知识培训。
2.任务描述
在限定时间内,按指定要求,作答一份电子试卷。
3.技术要求
3.1 电子试卷的题目分为无人机通识题目、单片机题目( 基于STM32 )和算法题目。
3.2 试卷涉及的内容可分为:无人机通识( 例如无人机的分类、无人机的控制机理、常用传感器及其功能 )、单片机题目( 包括GPIO、串口、IIC、定时器、中断、SPI )、算法题目( PID算法、常用C语言算法 )。
3.3 其中无人机通识题目与单片机题目不需编写代码,算法题目需要编写代码。
3.4 本次测试为电子试卷,需自备电脑。
4.场地设置
海空天立体观测实验大楼 3 楼 719 飞行器实验室(T301-302)
5.竞赛方法
5.1 每轮比赛进场准备时间为 5min,比赛时间为 120min。
5.2 2022级与2021级分开进行,具体时间将于比赛群内通知。
6.成绩评定
6.1 按卷面成绩、编程习惯、运行情况、完成程度进行评分,满分 100 分。
7.判罚
7.1 比赛为现场进行,会有监督,不得在电脑中准备提前编写好的代码。
7.2 不得携带除电脑外的个人电子设备。
8.其他
2021级与2022级考核方式一致,难度高于2022级。
(三)制图建模分赛道
1.参赛对象
仅限哈尔滨工业大学(威海)2021 级和 2022 级学生报名,本项目为个人参赛,赛前将会有 相关软件培训。
2.任务描述
在限定时间内,按指定要求,
(2021级)
1.利用三维建模软件(Solidworks/UGNX/Catia)根据现场给出的要求(轴数、轴距、电机型号、螺旋桨尺寸等)与机架参考,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机架并完成装配。
(2022级)
1.卷面作答飞行器通识试卷一份;
2.CAD绘制二维模型、Solidworks/UGNX/Catia绘制三维模型并装配。
3.自主设计飞行器配套装置,不限制建模软件。
3.技术要求
3.1 比赛为现场进行,会有监督,不得携带已画好的模型参加比赛。
3.2 不得携带除电脑外的个人电子设备。
4.场地设置
海空天立体观测实验大楼 3 楼 719 飞行器实验室(T301-302)
5.竞赛方法
5.1 比赛进行一轮。
5.2 每轮比赛进场准备时间为 5min,2021级比赛时间为5小时,2022级比赛时间为120分钟。
5.3 根据报名人数随机分组,每组同时进行比赛,其余组在场外等候或按规定时间到来。
6.成绩评定
(2021级)
按制图习惯、制图质量、实用程度进行评分,满分 100 分。
(2022级)
按制图习惯、制图质量、实用程度进行评分,占比70%,飞行器通识卷面成绩,占比30%。满分 100 分。
7.判罚
7.1 比赛时携带除电脑外个人电子设备入场,一经发现,取消比赛资格。
7.2 比赛时交头接耳,环顾四周,扣 50 分。
五、奖励设置
根据报名情况和大赛组委会制定的比赛规则要求,经比赛产生特、一、二、三等奖及优秀奖并颁发证书,获奖团队均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品和加分。
六、赛程安排
制图建模分赛道比赛时间:11月6日
制图建模分赛道比赛地点:探海楼301室719飞行器实验室
程序设计分赛道比赛时间:11月13日
程序设计分赛道比赛地点:主楼
飞行器设计主赛道比赛时间:11月12日
飞行器设计主赛道比赛地点:探海楼
七、报名方式
主赛道每支参赛队须由本校1-3名学生组成,选出一名队长并在下方链接中填写相关信息;分赛道以个人为单位参赛。
报名链接:见纳新群
报名时间:8月20日-9月20日
八、比赛咨询
1、赛事规则详情见附件一
2、获取大赛更多信息请加入QQ群:751099776